比奈看书

第814章 柏林世锦赛最后一个比赛日,海底捞月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比奈看书】地址:www.binarab.cn

“捷报!世锦赛男子接力决赛,一个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短跑实力的比赛,我中华健儿奋勇争先,以37秒05的成绩摘的一枚宝贵的银牌!”

“今夜的柏林因他们而闪耀!世锦赛男子接力决赛,牙买加队、中国队双破世界纪录,以极致的速度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现!”

“两金一银,李枫职业生涯第四届世锦赛完美收官!”

“37秒05刷新男子接力亚洲记录,中国队世锦赛杨威!”

“李枫带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再夺一枚宝贵的银牌!”

“37秒12不是极限!由李枫、苏丙天、张培蒙、劳毅组成的接力天团在世锦赛决赛跑出37秒05,打破亚洲记录,他们并未停止拼搏的脚步,还在进步,他们的未来很光明!”

“再得一银,截止今日,中国代表团代表团本届世锦赛战绩为2金2银2铜,位列金牌榜第五,成绩斐然!”

昨晚的男子接力赛在新世界纪录了加持下,开始疯传!

尽管还是棋差一招,但这中国,在亚洲,迎面而来的只有赞美!

也许是因为田径知识的普及,许多大众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项目想拿金牌的难度。

以至于拿到银牌就足够骄傲了!

就像逐渐在提升的国民自信心一样!

...…………

2009年8月23号上午10点30,第十二届世锦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上午。

勃兰登堡门附近,聚集了数万名热情地观众,正在等待女子马拉松决赛的开始!

这是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项目,所以今天上午,整个代表团的人都来了。

也包括李枫。

他们站在较近的位置,安静等待比赛开跑。

众人对于柏林市民的热情感到很震惊!

虽然近两年,在李枫的川内马拉松的操作下影响,中国也开始兴起马拉松。

但相比于柏林,还是差太多了。

柏林在1974年开始正式举办马拉松比赛,创建于两德尚未统一时期。

1974年10月13日,第一届柏林马拉松在主办方夏洛滕堡俱乐部名下的体育场边的一条小马路上举行,参赛人数只有286人,

1976年,柏林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达到397人,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彼时,柏林墙还耸立在城市中间,虽然柏马在1981年9月27日的一场比赛首次进入了西柏林市区,但起点和终点改在联邦议会广场和库尔费尔斯滕丹。

该届比赛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名选手,创下了当时德国马拉松赛事规模纪录!

此后,每年参加的人数就不断增长,1985年参加人数首次过万。

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这项一直被限制在西柏林举办的赛事终于在第17个年头发展到了整个柏林!

参赛者被允许通过勃兰登堡门,贯穿东西柏林。

当时很多柏林跑者在跑过勃兰登堡门时都流下了激动的泪这一天,也是这一天,柏林马拉松确立自己世界最快马拉松地位。

澳大利亚选手斯蒂夫-莫内格蒂跑出了当年的世界最快成绩:2小时8分16秒。

东德女跑者乌塔-皮皮格也第一次在家门口赢得冠军。

自2003年起,马拉松赛道的起终点首次设在了勃兰登堡门附近,比赛时间也定在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日。

而赛道也基本定型。

由于是城市公路赛道,路面平直宽敞、起伏不大,且9月底的气候温度适宜,这里也成为精英选手破纪录的温床。

所以柏林马拉松一直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快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这次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决赛,的起点和终点也都在勃兰登堡门附近。

选手起跑后将经过夏洛滕堡宫、舍恩贝格市政厅、德国国会大厦、凯旋柱等地标建筑。

据赛前柏林本地媒体预计,在比赛日当天,将有超过80万热情的柏林市民来到赛道两旁为选手加油助威。

在上午11点20,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在鸣枪后一拥而出,快速挤占位置,开始长达四十多公里的竞争!

在比赛鸣枪后,李枫等人就撤了。

只有选手的带队教练和罗福林总教练几人在原地等待。

马拉松的比赛时间太长,肯定是不能干等的。

代表团众人要先去吃个饭,等快结束地时候,再来看。

在开局阶段,4位中国选手都紧跟在第一集团身后。

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角逐,到了30-35公里赛段,选手们的体能都到达极限。

此时,中国队的四人位次都还不错,其中以白雪最为突出。

由于英国名将拉德莫里夫等名将缺阵,本届世锦赛女子马拉松项目被很多人认为将是一场混战。

中国队原本一共派出了5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英美]被毛茸茸包围的我今天也在努力养家 七零知青回城计 废土兽人治愈师 六十年代大厂美人 女扮男装,但是女尊背景 天与暴君的妻子每天都在想什么 七宗罪[无限]